緩解篇
痠痛,是退化性關節炎最明顯也是最困擾的症狀,無論是中西醫學,目前都是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來緩解疼痛。
疼痛是退化性關節炎最大的困擾,患者經常每天早晨起床,都是感覺骨頭僵硬、疼痛,必須暖身好久才會覺得活絡一點,上下樓梯時,膝關節也常是一陣陣痠痛。針對退化性關節炎,中、西醫各有不同的緩解方法,能避免無止盡的疼痛,減少患者的生活困擾。
【西醫止痛】
台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貞棣表示,軟骨是骨頭間的緩衝墊,它像是避震器一樣,可以避免骨頭和骨頭的磨損。但是當年紀老化時,軟骨也會退化,如此骨頭間的磨擦力就會加大,進一步的退化會接連產生關節變形或是骨刺的發生。而關節變形之後也更常連帶造成關節囊、韌帶和肌肉的傷害,而產生進一步的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最容易發生在膝關節、髖關節和手關節;另外,腰椎也可能因為軟骨退化而發生下背痛,或是因為骨刺發生而造成坐骨神經痛。王貞棣指出,雖然疼痛是退化性關節炎最大的困擾,但因為疼痛所造成的行動不便,以及有關因退化而連帶產生不小的老年心理壓力,經常讓患者感覺無助和焦慮,有可能進一步形成憂鬱症,甚至造成人際關係的退縮,使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治療,王貞棣表示,目前並沒有單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都是採多元化治療,包括藥物、非藥物等治療,必要時必須採用手術治療。
非藥物治療法
1.正確衛教治療:
讓民眾了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因,使患者了解這是退化的正常現象,教導患者進行生活步調的調整,去除心中的疑慮和擔憂,建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疾病。
2.物理治療:
利用熱敷、冰敷可以降低發炎分子的擴散,達到緩解慢性、急性疼痛效果,患者可以自己在家做;或是在醫院使用經皮電刺激治療,以阻斷疼痛的神經傳導,或使用超音波或短波深層熱療等,來改善深部的疼痛。
3.運動治療:
利用有氧運動或水中運動療法加強肌力訓練,也可以減少疼痛,像是髖關節的疼痛利用水中運動療法特別適合。太極拳等不劇烈的運動方式也十分適合。
4.輔具治療:
如果關節有中等程度變形,可以利用輔具,以改變生物力學特性的方式來治療,例如於腳底加特殊足墊,或用膝蓋矯正護具,也都可能緩解疼痛。
5.減重:
對於體重過重的患者,減重是必要的改善措施,只要減輕體重就能大幅減輕關節負擔(譬如減重1公斤就可以減輕膝關節3到5公斤的壓力),進而減少關節疼痛。
6.葡萄糖胺、軟骨素等健康食品:
目前在一些醫學研究中被證實對退化性關節炎有減緩關節退化速度之療效,但是臨床醫師對此見解不一。
藥物治療法
1. 口服普拿疼類止痛藥和局部非類固醇止痛藥膏:
這是關節疼痛的第一線用藥,利用止痛藥阻斷神經疼痛傳導,而局部非類固醇止痛藥膏可以降低發炎反應,都可達緩解疼痛目的。使用這種療法應注意的是,如果使用量過大,必須注意肝毒性反應。
2. 非類固醇消炎藥:
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如長期服用過多可能傷及腸胃、腎臟及肝臟,因此使用上必須小心;至於新一代的COX-2非類固醇消炎藥雖然比較不會有腸胃出血之併發症,但因其使用而促使醫學研究發現,非類固醇消炎藥在長期使用後有可能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有慢性病的患者使用上也必須小心。
3. 口服鴉片類藥物:
通常這類藥物是用於二線治療,如果不適合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可以選用此類藥物,在發現非類固醇消炎藥在長期使用後有可能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後,此類藥物在退化性關節炎的使用有增加的趨勢,但過量使用有頭暈、噁心、甚至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4. 其他外用藥:
包括貼布、止痠痛藥膏、辣椒素藥膏等也都能合併使用,緩解疼痛。
5. 關節內注射類固醇:
施打類固醇是傳統治療關節炎疼痛的方法之一,對於嚴重的發炎患者,將類固醇直接注射入局部關節腔,可以快速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因為類固醇有其副作用,不能經常施打,最多3個月注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