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利勁藥局,
吃胃藥 是止痛還是斷根

依照醫師指示正確服用藥物

台灣民眾有多愛吃胃藥呢?根據健保局做過的統計,台灣1年申報的制酸劑(俗稱胃藥)超過20億顆,平均每位民眾1年使用超過100顆的胃藥至於OTC(不需要醫師處方就可在藥局買到的藥)胃藥市場,台灣地區每年就高達將近4億元之驚人數據,藥局架上常見品牌不下數十種。

腸胃不舒服、胃痛時,許多人習慣吞顆胃乳片、吃包胃散尋求緩解吃任何藥都怕傷胃,就醫時總是請醫師多開個胃藥才安心。胃藥,對許多民眾來說,可說是最熟悉的家庭常備用藥。但針對擾人的消化性潰瘍,吃了胃藥,就可以讓十二指腸或胃部的「破洞」(潰瘍)癒合嗎?

吃胃藥 修補潰瘍有效嗎?
對有消化性潰瘍的人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一再反覆地發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組主任楊瑛碧指出,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引起消化性潰瘍的3大主因著手,即胃酸分泌過量、因藥物使用(阿斯匹靈及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類固醇)而使胃黏膜保護力降低、幽門螺旋菌感染等,因此,用來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就必須具有增進腸胃黏膜抵抗力、降低可能引發胃酸分泌之刺激、提升胃酸的pH值(>3.2)等這些作用。
找出原因,服用正確的藥物,應可緩解不舒服的症狀,促進潰瘍的癒合,與避免潰瘍的併發症跟潰瘍的復發。

胃藥這麼多 該怎麼選?
具有以上這些作用的胃藥種類很多,若依功能來說,大致上可區分為3類:制酸劑(Antacids)、H2受器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s)、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又稱PPI類)。

1.制酸劑
如果您使用之制酸劑屬於指示用藥(非處方藥),那意味著有足夠的安全性,不需醫師處方,民眾就可自行在藥局購買,這也是民眾最常使用、最熟悉的一類胃藥。胃酸過多會造成消化性潰瘍,制酸劑可以中和胃酸,具有細胞的保護效果,可增進胃壁及腸壁的黏膜抵抗力。

市面上大部分的制酸劑主成分為鎂鹽、鋁鹽、鈉鹽或鈣鹽(又稱氫氧化鎂、碳酸鈣、氫氧化鋁、碳酸氫鈉、碳酸鎂等),有些是單獨使用,有些是合併這些成分或加上其他成分,也就是所謂的複方製劑。以型態來說,有錠劑、散劑及懸浮液(俗稱胃乳)幾種。一般建議的服用時機為飯後1小時及睡前服用。

2.H2受器拮抗劑
可以降低胃酸之分泌,其抑制夜間酸的分泌效果比較好,抑制餐間酸分泌的效果較少,所以一般都建議在睡前服用。根據臨床經驗,大約2個星期,潰瘍症狀可以獲得緩解6個星期之後,85~90的十二指腸潰瘍可被治癒8個星期後,85~90的胃潰瘍可被治癒。H2受器拮抗劑大都為醫師處方用藥,市面上也有將此成分的劑量降低,而成為OTC藥品,可在藥局買到。

3.質子幫浦抑制劑(又稱PPI類)
這是比較新的胃藥,可以阻礙胃酸分泌,有的藥品可以在24小時內抑制90胃酸的分泌,一般建議在飯前30分鐘服用。跟H2受器拮抗劑比較,PPI類緩解疼痛的效果較快,潰瘍癒合也較快。根據臨床經驗,4個星期後,90的十二指腸潰瘍可被治癒8個星期後,90的胃潰瘍可被治癒。PPI類是處方用藥,價格較高,健保規定必須做胃鏡確定有潰瘍才可以開立此藥。

消化性潰瘍 可以斷根嗎?
楊瑛碧指出,如果只是輕微的潰瘍,依照醫師指示服用正確藥物,就可以幫助潰瘍部位的癒合,緩解不舒服的症狀極少數的消化性潰瘍會嚴重到必須以外科手術來處理。如果消化性潰瘍伴隨有幽門螺旋菌感染,就必須配合使用抗生素藥物來進行所謂的「根除療法」。這種療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消化性潰瘍再復發的困擾。但不是所有消化性潰瘍的人都一定要用這種根除療法,必須經由胃鏡證實,以及經由病理組織學切片、血清學、碳13尿呼吸試驗等來確認感染幽門螺旋菌。楊瑛碧表示,自從醫界發現導致消化性潰瘍最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之後,根除幽門螺旋菌成為有效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目前臨床上會採用兩種抗生素加上PPI類或bismuth藥物,也就是所謂的三合一療法或四合一療法,一個療程10~14天,就可以徹底根除幽門螺旋菌,解決胃痛的困擾。

胃藥多吃可顧胃 多吃沒關係?
關於吃胃藥,許多民眾會有「有病治病,沒病顧胃」的錯誤期待。楊瑛碧表示,藥品在臨床的使用目的,包括診斷疾病、治療疾病或預防疾病,即使是以預防為目的,也會有特定的對象,例如高危險病人。因此,不要認為一個藥品既可以用來治療特殊疾病,又可以讓沒有這些病症的健康人安全無虞的用來補身。
楊瑛碧說明,藥品在上市時,衛生主管機構都會有核准的適應症,如果沒有藥品上標示的適應症而去吃藥,不但不會有期待的補身作用,還可能會有不良反應或負面作用發生。而且,不按藥品指示說明定時定量吃胃藥,會有胃酸過低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問題,所以,別再沒事就吞胃藥來顧你的胃了。

藥品會傷胃,最好合併胃藥吃?
「醫生,幫我多開個胃藥吧!」民眾就醫,通常會請醫師多開立胃藥,怕的就是其他藥可能會傷胃,多吃個胃藥,感覺就多了一分保障。但是,所有的藥都會傷胃嗎?吃了胃藥就可以保護胃不受傷害嗎?楊瑛碧解釋,雖然的確有某些藥品會有明顯的胃腸副作用,例如阿斯匹靈、類固醇、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但畢竟是少數,並不是所有的藥品都會傷胃。而且,藥品引起的胃腸副作用,如果與胃酸分泌無關,此時就算服用主要功效為中和胃酸的胃藥(制酸劑),也幾乎是沒有幫助的。

吃藥併服胃藥最擔心的問題,主要是會影響藥效。楊瑛碧說明,胃藥的主成分是二價或三價的金屬鹽類,容易與其他的藥品結合,可能會妨礙這些藥品在胃腸道的吸收。所以,如果無法避免得服用胃藥時,應該要請教醫師或藥師是否可以同時服藥,或是必須錯開服藥時間。另外,為了避免胃藥的被濫用,中央健保局已於民國94年10月1日取消大部分制酸劑(僅單純有中和胃酸作用的)的健保給付,所以目前就醫如想請醫師多開胃藥,有可能就必須自費藥品費用。

胃藥怎麼吃 效果才會好?
各種胃藥有其不同的作用,所以吃胃藥前,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不同種類的胃藥有其最佳的作用時間性,請務必依照醫師及藥師所指示的方法服用。
2.有些胃藥的錠劑比一般藥品大顆,服用時應該注意不是用吞的,而是必須咬碎,才能在胃部形成一層保護膜胃乳的吸收比錠劑好,但服用前最好搖勻,才能避免瓶中懸浮液因靜置所致的上下濃度不均問題,影響吸收效果。
3.服用胃藥時,必須配服白開水,勿以葡萄柚、果汁、茶、咖啡等送服,以免藥物與食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或增加對胃的刺激性。
4.服用胃藥時,最好與其他藥品間隔約半小時至1小時,以避免胃藥干擾其他藥品之吸收,影響藥效。服用順序為:胃藥先服,間隔一段時間再服其他藥品。
5.如服用自行至藥局購買的胃藥1~2天,症狀仍沒有緩解,就應該趕快去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