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利勁藥局,

如何知道有沒有牙周病

文∕黃宛

鈴、鈴、鈴,早晨7點鐘,鬧鐘大響,李太太立刻驚醒,李先生卻還在呼呼大睡,而且嘴巴還開開的往李太太臉上呼氣,李太太從床上跳起來大叫:「好臭喔!快起床去刷牙!」李先生只好起來搔搔頭,一臉尷尬地躲到浴室盥洗。
小李以為是自己火氣大才引起口臭,猛灌青草茶、加鹽的沙士,卻不見改善。本身是護士的李太太後來要李先生去醫院檢查口腔,因為她懷疑小李的口臭可能是牙周病引起的。
口臭,牙周病主要徵兆
口臭居然可能是一種病,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牙周病的主要徵兆之一。
台大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王振穎表示,科學家早已發現,引起口臭的細菌和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可能是相同種類的厭氣菌。
而牙周囊袋數目較多且深度較深者的患者,從口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揮發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這種化合物具有臭味。
舌苔厚度和範圍也與牙周病有關。牙周病患者的舌苔比一般人多,有更多的揮發性硫化物,也更容易有口臭。不只是口臭,包括牙齒動搖、牙齦紅腫、刷牙時流血、牙齒位置偏移、牙齦退縮、牙齒變長等,都是牙周病的症狀。
這些症狀都不明顯,不會讓人感覺劇烈疼痛,因此常被忽略,降低了民眾就醫意願及警覺性,早期發現機會因此減少,這也是使得台灣民眾牙周病罹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台灣成人 9成9有牙周病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年報指出,台灣地區18歲以上成年人有高達99.17的民眾患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
這個數字的確驚人,是所有慢性病中普及率最高的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李長祐說,台灣人牙周病如此嚴重的主因是牙齒清潔習慣不夠好,忽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一項本土調查,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在台北12個行政區進行大規模調查,發現有近8成、超過4百萬台北市民罹患牙周病。
而且,2500名受試者中,只有4成民眾刷牙時間達到牙醫所建議的3分鐘(如加上牙線、牙間刷潔牙,至少需10分鐘),餐後潔牙的民眾則不到2成,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人也不到半數。其中更有將近8成的人自認口腔健康沒問題,卻不知道牙周病早已悄悄找上身。
潔牙不當使得食物殘渣遺留在牙齦,口腔內的細菌會藉著口水中的黏性蛋白質等作用,形成附著在牙齒表面的一層薄膜——牙菌斑。牙菌斑是一層具黏性無色的細菌薄膜,通常在用餐後40分鐘開始形成。而牙菌斑如果沒有在4~8小時內清除,會因為鈣化而硬化。牙菌斑的鈣化程度大約在2天內就能達到5成,12~14天內可達到90,隨時間層層堆積就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無法自行刷牙清除,只能由牙科醫師透過超音波洗牙的方式去除。
潔牙不當 牙菌斑蔓延
台安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李佳燕指出,如果不去洗牙,牙齒覆蓋表面粗糙的牙結石,不但更容易有牙菌斑附著,也增加清潔的困難度。這些細菌產生毒素刺激牙齦,而導致牙齦及牙齒周圍組織的發炎,甚至破壞牙齦組織,進而蔓延開來造成牙周組織感染,破壞支持牙齒的牙周韌帶和齒槽骨遭到破壞,演變成牙周病。
除了民眾該為自己疏忽口腔衛生負責,衛生單位也該加強衛教宣導。王振穎呼籲,衛生機關除了從小教孩童預防齲齒(俗稱蛀牙)的觀念,也應該加強牙周病的宣導,同時避免國人兩大口腔疾病,「雖然牙周病好發於35歲之後,但潔牙的正確觀念應從小扎根,避免後患。」

牙周病的高危險群
不只是潔牙不當,某些疾患或習慣也容易產生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
已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病的機會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多2~3倍。研究並發現,血糖控制不佳的第二類型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組織破壞的程度、速率,則為血糖控制佳者的5倍。
李長祐解釋,糖尿病患者會因身體免疫系統改變,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而加速齒槽骨喪失,及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所以血糖控制不佳的病患,牙周治療效果也較預期差。
●孕婦或服用避孕藥者:
懷孕或服用口服避孕藥會提高荷爾蒙的濃度,使牙齦組織對牙菌斑的毒素產生更敏感,也會加速牙菌斑細菌的生長,牙齦也更容易地變紅、腫、觸痛和容易流血。
王振穎的一位女性患者,先後懷了兩胎,兩次都因懷孕期間牙周病發作而到牙科門診就醫。第一次懷孕時,突然發生牙齦腫脹、刷牙時流血的症狀,就診時因為還是懷孕的初期,不適合照X光,只好等到中期時再檢查及做初步的洗牙,等到這位孕婦生產完才能進一步的治療。
雖然這位患者已經做完一個牙周病的治療療程,但第二次懷孕時,同樣因為荷爾蒙的變化而造成牙周病復發。
王振穎強調,孕婦的牙周病因為適合治療的期間不長,處理起來比較棘手,而牙周病的進行也容易導致新生兒體重過輕或早產,建議懷孕女性更應加強口腔衛生,一旦有牙齦發炎症狀應盡早就診。(詳全文請見326期常春月刊)


血液濃稠怎麽辦?血管問題是陽痿勃起硬度不足的主因之一
六種會影響男人性功能的藥物
攝護腺肥大出現的病症
陽痿會自己好嗎
早洩應該注意哪些飲食習慣